傅种孙,字仲嘉,江西高安人,生于1898平2月。1920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,并在母校附中任教。1928年晋升为教授。先后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、北平女子文理学院、北京大学、私立辅仁大学教授。1935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委员。1937年随北平师范大学迁来西安、城固等地,历任西安临时大学、西北联合大学、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。1945-1947年赴英国考察。1947年归国后,任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、教授会主席。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、副校长兼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北京市政协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北京师大数理学会第二、三任会长、《数理杂志》编辑等。1950年任中国数学学会及北京分会常务理事、《中国数学杂志》《数学通报》总编辑。1962年在北京逝世。
他在西北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,调离后仍和西大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。1947年间,他曾专程飞来西安,为师生做数学专题学术报告,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和怀念。为了振兴教育,他与同族6人捐资在家乡建起珠湖小学,并每年向这所小学捐款赠书。
他在《武汉大学季刊》、牛津大学《The Quartey Journal of Mathematics》《数理杂志》等刊发表有《A Problem on Nonsensed Circular Permutation》《On Frobeniu’s Theorem》《几何学之基础》《大衍(求一术)》等论文。1941年他发展了Frobenius的结果,并证明了定理;设群G的元素ab,如b与互素(为Euler函数),并且G的任何两个不同而且共轭的循环子群,都不包含在同一个“元素能整除a的”Sylow子群中,则。1945年,英国数学界专家认为傅种孙的学问是世界上一流水平的。他的《几何学之基础》,详细介绍了VeblenO的几何公理,这是我国首次关于几何基础的报道。他的《大衍(求一术)》是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中国古算的创举。中算史专家李俨先生曾说:“由于这篇论文的启发,自己才对中国古算研究发生了兴趣,并决心把中国数学史整理出来”。著有《108Solutions of Malfatti’s Problem》(中国数学年会,1936)。他与程廷熙合作的《初级混合数学》共6册(中华书局,1923-1925),被作为教科书。他的《高中平面几何》于1923年成书,当时教育部主要以此教材及他制定的教学制度为蓝本,拟成法令颁行全国。1926年著有《初等数学研究》一书,亦被作为教科书。另有30多部书稿被作为讲义使用,但未能得以正式出版。另著有《大衍术》等。译著有《罗素算理哲学》(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,商务印书馆,1922)。该书是植入中国的第一株数理逻辑新苗。